掃碼關注生態中國
近日,云南銅壁關保護區發現了一種蘭科植物新物種,科研人員通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研究對比確定為蘭科蝦脊蘭屬一新種,并以其發現地命名為盈江蝦脊蘭,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taxa》發表。
記者近日從國家林草局獲悉,中國“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自2023年下半年啟動以來,目前進展順利,造林種草超過1000萬畝。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發布2023年廣東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新會小鳥天堂、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和陽江海陵島紅樹林等9處濕地入選。廣東省級重要濕地增加至27處。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目前,我國濕地保護體系已初步建立,濕地保護重點在確保面積總量穩定的前提下,轉向全面提升質量。
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荒漠化、干旱及其引發的沙塵災害天氣,以科技引領治沙,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荒漠造福人類。
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長期以來,通過持續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
近日,江西省廬山市救助了一條體長近1米的野生“娃娃魚”,相關部門合力將它放生了大自然。這是當地連續兩年發現并救助野生“娃娃魚”。
今天(3月3日)是第11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保護,我國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實現穩中有升。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物種,被譽為“國寶”。古樹名木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在1月25日國家林草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取得新成效。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獲悉,上海古樹大家庭再添15名新成員,還有5株樹木被列為古樹后續資源。至此,上海共有古樹名木1886株,古樹后續資源947株。